当前位置: 纳税无忧网首页 >> 法律法规 >> 财务会计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关于印发《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的通知
中评协[2010] 214 号二0一0年十二月十八日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2010】
【质量控制指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具有证券评估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

  为规范评估机构的业务质量控制,明确评估机构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财政部等部门指导下,制定了《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1月1起正式施行。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具有证券评估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据本指南对本机构评估业务质量控制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试运行。2012年1月1日起,具有证券评估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正式执行。其他评估机构参照执行。
  请各地方协会将《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及时转发评估机构,组织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学习和培训,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附件:《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

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评估机构的业务质量控制,明确评估机构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评估机构应当结合自身规模、业务特征、业务领域等因素,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评估业务质量,防范执业风险。
  第三条 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评估机构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而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以及为政策执行和监控而设计的必要程序。
  第四条 评估机构应当针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质量控制责任;
  (二)职业道德;
  (三)人力资源;
  (四)评估业务承接;
  (五)评估业务计划;
  (六)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出具;
  (七)监控和改进;
  (八)文件和记录。
  第五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应当形成书面文件。评估机构应当记录这些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 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业务进行质量控制,应当遵守本指南。
第二章 质量控制责任
  第七条 评估机构应当合理界定和细分质量控制体系中控制主体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并建立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控制主体通常包括:
  (一)最高管理层;
  (二)首席评估师;
  (三)项目负责人;
  (四)项目审核人员;
  (五)项目团队成员;
  (六)评估机构其他人员。
  第八条 最高管理层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评估机构的一个人或者一组人。
  最高管理层对业务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
  第九条 最高管理层应当在股东会(或者合伙人会议)授权的或者章程(或者合伙人协议)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并承担以下职责:
  (一)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让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业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全员参与,以达到质量控制目标;
  (二)制定评估机构的服务宗旨,确保全体人员理解服务宗旨的内涵,并评审其持续适宜性;
  (三)在相关职能部门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当具体、可测量和可实现,并与服务宗旨保持一致;
  (四)策划组织架构和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其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处于适宜、充分和有效的状态;
  (五)合理授权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对分支机构的业务开展实施控制。
  第十条 首席评估师是指最高管理层在质量控制体系方面的代表。首席评估师应当为评估机构的股东(或者合伙人),且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经验和能力。首席评估师由最高管理层指定并授予其管理权限,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
  第十一条 首席评估师承担以下职责:
  (一)确保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
  (二)监控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向最高管理层报告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三)促进全体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质量意识。
  第十二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业务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
  (二)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执业能力、专业经验;
  评估机构应当对每项评估业务委派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业务特征决定是否由股东(或者合伙人)、董事担任项目负责人。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承担以下职责:
  (一)评估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二)评估业务实施中的协调和沟通;
  (三)按照程序报告与评估业务相关的重要信息;
  (四)组织复核项目团队人员的工作;
  (五)对专家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确信其合理性;
  (六)组织编制评估报告,并审核相关内容;
  (七)在出具的评估报告上签字盖章;
  (八)组织处理评估报告提交后的反馈意见;
  (九)组织评估业务工作底稿归档。
  第十四条 项目审核人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履行职责的技术专长;
  (二)具备审核业务所需要的经验和权限;
  (三)保证审核工作的客观性。
  第十五条 项目审核人员承担以下职责:
  (一)审核评估程序执行情况;
  (二)审核拟出具的评估报告;
  (三)审核工作底稿;
  (四)综合评价项目风险,提出出具评估报告的明确意见。
  第十六条 项目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承担或者参与评估业务项目工作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助理人员。项目团队成员承担以下职责:
  (一)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了解拟执行工作的目标,理解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指令;
  (二)按照评估机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要求从事具体评估业务工作,形成工作底稿;
  (三)汇报执行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四)复核已完成的工作底稿并接受审核。
  第十七条 评估机构应当明确处于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其他人员的职责,该类人员通常包括:
  (一)业务洽谈人员;
  (二)业务部门负责人;
  (三)分支机构负责人;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五)信息管理人员;
  (六)档案管理人员;
  (七)文秘人员。
第三章 职业道德
  第十八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保证全体人员遵守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
  第十九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应当强调遵守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并通过以下方式予以强化:
  (一)管理层的示范;
  (二)教育和培训;
  (三)监控;
  (四)对违反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行为的处理。
  第二十条 评估机构应当按照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针对具体评估业务的特点,评估机构应当:
  (一)对影响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利益关系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消除不利因素,直至放弃评估业务,以使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要求内部相关人员就有关独立性的信息进行沟通,以确定是否存在违反独立性的情形;
  (三)排除影响评估师做出独立专业判断的外部因素的干扰。
  第二十一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保密政策,应当要求执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国家秘密、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的商业秘密、所在评估机构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除下列人员和机构依法从评估机构获取和保留的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外,不得向他人泄露在执业过程中获得的不应公开的信息以及评估结论:
  (一)委托方或者由委托方书面许可的人;
  (二)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第三方;
  (三)具有管辖权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
  执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为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服务结束或者离开所在评估机构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章 人力资源
  第二十二条 评估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必需的人力资源,并根据业务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和更新。
  第二十三条 评估机构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二)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三)招聘与选拔;
  (四)教育与培训;
  (五)绩效考评;
  (六)薪酬制度。
  第二十四条 评估机构在制定项目团队成员配备的政策和程序时,应当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保持独立性;
  (二)必要的专业知识、执业能力、专业经验;
  (三)遵守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意识。
  第二十五条 评估机构聘请专家和外部人员协助工作的,应当制定利用专家和外部人员工作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信其工作的合理性。
第五章 评估业务承接
  第二十六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业务承接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在与委托方正式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对拟委托事项进行必要了解,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二十七条 评估机构应当谨慎地选择客户和业务,在制定业务承接环节的政策和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一)业务洽谈;
  (二)业务约定书的审核和签订;
  (三)发生业务约定书变更、中止、终止情形时的处置。
  第二十八条 评估机构应当规定业务洽谈人员所具备的条件。业务洽谈人员在洽谈业务时,应当了解下列事项:
  (一)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二)法律法规、评估准则的要求;
  (三)委托方的要求;
  (四)被评估单位的情况;
  (五)评估业务风险。
  第二十九条 在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评估机构应当考虑与评估业务有关的要求、风险、胜任能力等因素,以确保:
  (一)委托方的要求得到正确理解;
  (二)风险得到初步识别和评价;
  (三)有能力满足合理要求和控制风险。
  第三十条 评估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风险对评估业务进行分类,分类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来自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的风险;
  (二)来自评估对象的风险;
  (三)来自评估机构及人员的风险;
  (四)评估报告使用不当的风险。
  第三十一条 当发生业务约定书变更、中止、终止情形时,评估机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保持记录。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
  (一)对变更、中止、终止的情形进行重新审核;
  (二)就拟采取的行动及原因与委托方沟通;
  (三)将信息传达到相关人员。
第六章 评估业务计划
  第三十二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业务计划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以确保:
  (一)项目团队成员了解工作内容、工作目标、重点关注领域;
  (二)项目负责人有效组织和管理评估业务;
  (三)管理层人员有效监控评估业务;
  (四)使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了解评估计划的内容,配合项目团队工作。
  第三十三条 评估机构应当针对以下事项制定评估业务计划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评估计划编制前进一步明确业务基本事项;
  (二)评估计划编制和批准的参与者;
  (三)评估计划的内容和繁简程度;
  (四)评估业务时间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评估计划的可执行性;
  (五)评估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流程;
  (六)评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调整。
  第三十四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评估业务计划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应当要求项目负责人在编制评估计划前完成以下事项:
  (一)为编制评估计划、开展后续工作而组织资源;
  (二)确定是否对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三)确定是否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四)确定是否开展初步评估活动。
  第三十五条 对大型、复杂的评估业务,评估机构制定的评估业务计划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应当要求编制详细的评估计划。
第七章 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出具
  第三十六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出具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评估准则得以遵守,满足出具评估报告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 评估机构应当针对以下事项制定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出具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项目团队组建及工作委派;
  (二)现场调查、评估资料收集和评定估算;
  (三)评估报告编制;
  (四)利用专家工作;
  (五)引用其他专业报告结论;
  (六)疑难问题或者争议事项的解决;
  (七)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与监督;
  (八)内部审核;
  (九)评估报告签发及提交。
  第三十八条 评估机构在制定不同特征资产(企业)的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以及编制评估报告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时,通常考虑以下要素:
  (一)现场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二)评估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三)评估方法的恰当性、评估参数的合理性;
  (四)评估报告的合规性。
  第三十九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引用其他专业报告结论环节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出具专业报告的机构和人员资质的关注;
  (二)对拟引用专业报告进行必要的关注;
  (三)引用的情形、方式及其在评估报告中的披露。
  第四十条 评估机构制定的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争议事项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向评估机构内部或者外部具备资历和经验的相关人员咨询;
  (二)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分歧。
  只有对分歧意见形成结论,评估机构才能出具评估报告。
  第四十一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控制政策和程序,要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对下列事项实施控制:
  (一)项目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二)业务时间进度;
  (三)业务沟通;
  (四)业务风险;
  (五)业务成本。
  第四十二条 评估机构应当设置专门部门或者专门岗位实施评估业务的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政策和程序应当确保未经审核合格的事项不进入下一程序。内部审核的政策和程序,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内部审核流程;
  (二)项目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三)审核的时间、范围和方法。
  第四十三条评估机构应当制定评估报告签发政策和程序。
  评估报告签发政策和程序应当规定,一旦发现已经提交的评估报告存在瑕疵、错误等问题时,评估机构为挽回不良影响,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者潜在影响程度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八章 监控和改进
  第四十四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监控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质量控制体系是否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是否符合评估机构的实际;
  (二)质量控制体系是否达到了质量目标;
  (三)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第四十五条 评估机构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的监控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信息系统,收集、管理和利用不同渠道来源的相关信息,为评价和改进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三)对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
  第四十六条 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相关控制主体应当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评价。
  第四十七条 评估机构应当根据监控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对质量控制体系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九章 文件和记录
  第四十八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文件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质量控制体系各过程中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防止误用失效或者废止的文件和资料。
  第四十九条 评估机构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保持业务质量控制的相关记录并及时归档。
  记录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应当规定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超期后的处置所需的控制。
  第五十条 业务质量控制记录主要包括:
  (一)人力资源管理记录;
  (二)评估业务工作底稿;
  (三)监控和改进记录;
  (四)质量控制体系评审记录。
  第五十一条 业务质量控制记录,应当根据重要性和必要性设计其内容,以满足法律法规、评估准则及相关要求。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指南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件

(来源:其他)            最近编辑: 2011年12月24日

.
相关资料

关于《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为了规范评估执业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评协组织起草了《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为便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以及相关部门、人士全面理解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业务质量控制指南的必要性
(一)规范执业行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国内评估机构的服务对象从单纯为国有企业服务延伸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财产的个人服务,业务类型从传统的法定评估业务扩展到企业价值、知识产权等其他评估业务和相关的咨询业务,服务地域从区域化服务拓展到跨地区服务乃至走出国门从事国际评估业务,面临的业务风险日益增加。为了规范评估机构及其人员遵守各类专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出具恰当的评估报告,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有必要制定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
(二)为评估机构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2005年5月11日,《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2号)第十六条要求评估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执业质量控制制度、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2009年12月29日,《财政部关于推动评估机构做大做强做优的指导意见》(财企〔2009〕453号)要求评估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执业质量控制。要求评估机构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股东及合伙人进退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内部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不断改善和改进机构内部治理。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执业标准、规范内部培训体系、规范业务承揽方式、规范质量控制,规范执业流程。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首席评估师制度。
2010年7月27日,中评协印发了《评估机构内部治理指引》,该指引要求评估机构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制定实施科学、严谨的业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保障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健全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评估机构管理工作和执业行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切实提高执业质量,非常有必要制定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为评估机构做优做强做大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规范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国内外质量控制规范情况分析
(一)国际评估界的规范
国际评估准则(IVS)、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USPAP)、英国评估指南(红皮书)等准则中都没有关于资产评估业务质量控制的内容。
(二)国内现有相关规范
2010年7月27日,中评协印发的《评估机构内部治理指引》中提出了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在第八章中对评估机构质量控制做出原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相关业务质量控制准则对评估行业制定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准则具有借鉴意义。
三、起草的指导思想
指南起草过程中,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一)适应大中小各类评估机构
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应当考虑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现状,指南既要适用于大型评估机构,也要适用于中小评估机构。本指南第二条规定,评估机构应当结合自身规模、业务特征、业务领域等因素采用适宜的方法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在实务中,评估机构应当按照本条要求,考虑自身规模、分支机构数量、对相关人员和分支机构所授予的权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业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对成本效益的适当考虑,建立适合于本机构、能够实现本指南第二条规定的目标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果评估机构经营规模较大,业务的复杂程度较高、执业责任和风险较大,就需要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建立更加复杂、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反映资产评估业务特点
评估机构的核心业务是资产评估业务,因此,本指南重点规范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业务质量控制。在借鉴相关行业质量控制经验基础上,特别注重按照资产评估行业的法律法规、评估准则、规范性文件以及资产评估业务特点,制定质量控制指南。比如质量控制责任的规定,涉及最高管理层、首席评估师、项目负责人、项目内核人员、项目团队一般成员、评估机构其他人员,在职业道德、人力资源、评估业务承接、评估业务计划、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等章节,都针对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使其反映质量控制的过程、风险点和关键点。
四、起草过程
2010年3月,中评协组建了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准则项目组,项目组经过调研和研讨,采用访谈、会议等方式征求评估机构、地方协会意见,于2010年7月底形成初稿。中评协组织在部分地区征求意见,并组织多次业内资深专家的讨论会,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五、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分“总则”、“质量控制责任”、“职业道德”、“人力资源”、“评估业务承接”、“评估业务计划”、“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监控和改进”、“文件和记录”、“附则”,共10章52条。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总则”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目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目标、内容及构成要素。
“质量控制责任”主要内容包括:最高管理层的责任、首席评估师的责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项目内核人员的责任、项目团队一般成员的责任、评估机构其他人员的责任。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的总体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措施;独立性要求;客观性要求。
“人力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要素;项目团队成员配备要求;专家聘任要求。
“评估业务承接”主要内容包括:业务承接环节控制的总体要求;客户和业务的甄选要求;业务洽谈;业务约定书的评审、签订、变更、中止、解除。
“评估业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评估业务计划环节控制总体要求;政策和程序要求;评估计划编制前的了解;对评估计划繁简程度的要求。
“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评估业务实施和报告环节控制的总体要求;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内容;项目团队组建和工作委派;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评定估算和评估报告的编制;疑难问题或者争议事项的解决;引用其他专业报告结论;内部审核;报告签发及提交。
“监控和改进”主要内容包括:监控目的;监控措施;问题的处理;分析和持续改进。
“文件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记录的主要构成、记录设计要求。
“附则”主要内容包括:指南生效日期。
六、重要事项说明
(一)指南规范的对象
本指南旨在规范评估机构资产评估业务的全面质量控制,因此本指南规范的对象包括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其他人员,统称为“评估机构及其人员”。
(二)最高管理层
本指南使用了最高管理层这个概念,评估机构最高管理层指评估机构的董事会(合伙人管理委员会)成员或者执行董事(执行事务合伙人),最高管理层共同承担管理职责、职责要清楚、分工要明确。最高管理层对业务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
(三)质量方针(服务宗旨)
质量方针,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质量宗旨和方向。企业的质量方针(服务行业一般称之为服务宗旨)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执行质量职能以及从事质量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纲领。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方针,但都必须具有明确的号召力。本指南使用“服务宗旨”这一概念。
评估机构的服务宗旨是确立评估机构在业务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服务宗旨应当能为评估机构提供关注的焦点,形成全体人员的凝聚力,显示评估机构对外的质量承诺,争取客户的信任。服务宗旨要承诺识别客户需求、满足法律法规、专业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并要承诺持续改进。服务宗旨应当为质量目标提供框架,服务宗旨的框架是建立和评审质量控制目标的依据。
最高管理层应当将服务宗旨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全体人员传达贯彻,并要确保全体人员理解其内涵,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服务宗旨的关联,知道如何做才能为实现服务宗旨做出贡献。
最高管理层应当对服务宗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
(四)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服务宗旨的原则和框架下具体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追求的结果应能实现服务宗旨的质量承诺。
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法律法规、评估准则的要求,防范执业风险。这一最终目标可以理解为“满足要求的程度”。为此,必需建立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目标的建立和实现,是最高管理层的重要职责。
1.质量目标是全方位的
与业务质量有关的职能和层次即相关的部门、岗位应建立质量目标。评估机构各部门、岗位承担了质量控制过程的职责,就应该确定这些过程的预期目标。质量目标横向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纵向在各管理权限的不同层次上建立。
质量目标的建立不能仅限于业务的实施过程,对支持性管理过程也应建立目标。
2.质量目标应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3.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4.质量目标应先进和可实现。

.

声明:本网站所有文件来源于各公开网站,内容未经核对,仅供参考。如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纳税无忧工作室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下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