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废止 国税发[2009]2号 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的通知
1998年4月23号 国税发[1998]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现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发给你局,请
认真贯彻执行。
《规程》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局,以便研究解决。

附件:一、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
二、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审计、调查和税收调整工作程序底稿(略)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使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管理工作(以下简称转让定价税收管
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
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十三条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法
实施细则)第四章第五十二条至五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四条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六
条至四十一条规定、《国家税务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
发[1992]237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
务管理实施办法>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2]242号)以及我国政府与有关国
家政府间签定的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借鉴国际上通常的做法,结合我国税收征管体
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管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
税务管理是指各级主管税务机关的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对关联企业间在有形财产的购
销和使用、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提供劳务、融通资金等业务往来中,不按独立企
业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依法进行
调查、审计并实施税收调整的工作。
第三条 本规程中所称各级主管税务机关的专职机构是指县级(含县级)以上专职
涉外税收管理机关或管理部门。

第二章 关联企业间关联关系的认定以及业务往来的申报
第四条 税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二条和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所称“在资金、
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直接或者间接地同
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其他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
另一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另一企业)有下列之一关系的,即为关联企业:
(一)相互间直接或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或以上的;
(二)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股份达到25%或以上的;
(三)企业与另一企业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或以上,或企业借贷资金
总额的10%是由另一企业担保的;
(四)企业的董事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有一名常务董事是由另一企业
所委派的;
(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的特许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
术等)才能正常进行的;
(六)企业生产经营购进原材料、零配件等(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
所控制或供应的;
(七)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
(八)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际控制的其他利益上相关联的关系,包括家
族、亲属关系等。
税务审计人员应按上述标准,逐条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填写《关联企业关联关
系认定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联企业的,应分别检查填写。
第五条 凡企业与另一企业构成关联企业的,均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向
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
企业业务往来情况年度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企业在本纳税年度内与两家或两
家以上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应分别填写申报表。
申报表分为A类和B类,A类适用于业务往来类型和内容单一的企业。B类适用于业
务往来类型和内容多项的企业。
第六条 企业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期限报送申报表的,应在规定的报送期限
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七条 企业未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年度申
报表的,由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报送,并可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以
2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报送的,可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章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交易额的认定
第八条 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并对照按关联企业构成标准填制的《关联企业关
联关系认定表》,根据业务往来的类型和性质,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交易额进行认
真归类、汇总、分析和认定。
第九条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类型及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工
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租赁业务;
(二)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商标、牌号、专
利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
权的提供业务;
(三)融通资金,包括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的买卖及各类计息预
付款和延期付款等业务;
(四)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行销、管理、行政事务、技术服务、维修、设
计、咨询、代理、科研、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的提供等。
第十条 关联企业交易额的确定。
根据业务往来的性质,发生下列类型的业务往来,其所实际支付和收取的价款、
费用金额,即为关联企业交易额。
(一)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产品(商品)购销业务实际支付或收取的价款金额;
(二)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的金额及其应计利息(包括各项有关费用);
(三)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提供劳务所实际支付或收取的劳务费金额;
(四)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有形财产,提供有形财产使用权等所实际支付或收
取的费用金额;
(五)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无形财产、提供无形财产的使用权等所实际支付或
收取的费用和金额。
税务审计人员应按年度对上述五种交易类型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分别填写以下
表项,并由企业签认:
1.《关联企业关联交易额认定表》;
2.《产品(商品)销售去向情况统计表》
3.《材料(商品)购入来源情况统计表》
4.《融通资金情况统计表》
5.《提供劳务情况统计表》
6.《转让有形财产、提供有形财产使用权统计表》
7.《转让无形财产、提供无形财产使用权统计表》

第四章 调查审计对象的选择
第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到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后两个月内,应结合关联企业
间业务往来交易额的认定情况和对企业当年或历年年度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审核情
况,全面、系统地对企业当年或历年年度销售或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盈亏率等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同时,对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进行初步分
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一般营业常规,并填制《企业基本情况表》和(历
年生产经营状况分析表),由企业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的筛选。
第十二条 选择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的一般原则是:
(一)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
(二)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
(三)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上的);
(四)长期微利或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
(五)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
(六)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
(七)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
(八)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
(九)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
(十)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以及其他有
避税嫌疑的企业。
第十三条 每年实际调查审计的面一般不应少于被选定重点调查对象的30%。
第十四条 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确定后,应针对其存在疑点问题,填制《企业转让
定价税收审计调查呈批表》,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由调查审计人员组织实施检查。

第五章 调查审计的实施
第十五条 各级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问题进行调
查,被查企业必须据实报告其业务往来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十六条 案头审计和准备工作。
在选定调查对象实施调查审计之前,审计人员要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职能或功
能进行综合分析,要全面熟悉被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方式、收入确定、财务
核算、定价方法、纳税等情况。
(一)根据审计情况,可向企业调阅下列与纳税有关的资料:
1.政府及其所属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批文;
2.工商、税务登记证件;
3.投资、经营合同、章程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4.年度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5.有关帐册、凭证资料及其业务往来合同、协议资料等;
6.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二)重点分析内容:
1.利润(亏损)额、投资或销售利润(亏损)率;
2.销售收入的完整性;
3.成本费用支出合理性;
4.借贷资金的利率水平高低;
5.有形和无形财产转让、使用价格的合理性等。
案头审计时,依据审计内容,分别填制《产品(商品)内、外销售情况表》、《产
品成本情况分析表》、《主要产品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表》和《各项
费用分析表》。
第十七条 现场审计。
现场审计是调查人员对企业申报资料和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案头审计时难以查
清的问题,派员直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查验取证,对企业各管理部门、车间、仓库进
行实地察看,审核帐册、凭证、购销合同等有关资料,听取企业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
和问题解释,说明的工作。
(一)现场审计工作计划由主管税务机关专职负责人拟定,报上级领导批准后实
施。工作计划应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确定的检查项目和内容,以及拟采
用的具体审计方法。
(二)参加现场审计的人员必须2人或2人以上,并应出示《税务检查证》(适用涉外
税收人员使用)。
(三)提前3一7天将审计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函告企业。
(四)需要从企业调阅帐册凭证及有关资料,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有
关交接手续,并妥善保管,按法定时限如数退还企业。 ”
(五)现场查验取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情况,必须要进行记录,并要经被调查方
人员签认,若被调查方人员拒签,可由调查人员2人以上签认备案。
(六)调查人员对调查的有关企业情况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第三者泄露。
第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调查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情况时,有权要求
企业提供有关交易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但应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下达《关于提供
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有关具体资料的通知》,其中须写明企业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的通
知后,应在要求期限内(最长不超过60日内)详细提供资料的具体类型、内容、范围、
所属期、数量、金额。主要包括:
(一)与关联企业以及第三者交易情况,如购销、资金借贷、提供劳务、转让有形
和无形财产及提供有形和无形财产使用权等;
(二)价格因素构成情况,如交易的数量、地点、形式、商标、付款方式等;
(三)确定交易价格和收费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国内异地调查。
调查审计的内容涉及本省其他地区以及跨省、市的,应商请有关税务局协助调查。
(一)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的,由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直接商
有关税务机关协助办理: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的,由企业所在地所属税务机关填
写《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调查工作联系单》,上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主管税务机关,由其与有关省市主管税务机关联系办理。有关省市主管税务机关在接
到联系单后20日内应给予书面答复。
(三)各地税务机关在调查企业与关联企业转让定价问题时,如果发现企业有与外
地的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证据时,应主动通知关联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相互协助,
共同查证。
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内外市场
价格和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应用计算机,逐步形成价格信息网络。总局负责收
集各部委及境外有关资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具备条件
的,应单独或联合建立资料信息中心,收集、储存、保管纳税人历年的申报资料、主
要商品的市场价格、行业和产业利润率、借贷款利率以及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
特点和内部交易方面的信息,力求做到所占有的信息资料在税务系统内共享,并做好
查询和信息的提供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价格信息资料的查询与调阅。
(一)各主管税务机关凡需查询中央各部委和境外的有关价格信息资料的,应认真
填写《价格信息查询登记表》、《关联企业业务往来调查表)并附送有关调查材料,真
实详细地列明所查业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类别、商品名称、规格型号,销售(购货)
地、销售(购货)方式、数量、条件、收费标准等,并说明查证的问题和疑点。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核准后,以密件上报总局办理。
总局主管部门接到登记表或调查表后,应在30日内将收费标准(通过情报交换查询
的不收费)及有关情况通知查询单位。俟查证后,应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各地。如不
能查证,亦应及时通知并说明理由。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之间彼此委托调查、了解价格信
息的,应办理《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调查工作联系单》,受托方应按委托方的要求和内
容积极、认真办理并及时予以答复。
(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范围内调查、了解价格信息的,
其手续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自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境外调查。
对企业进行调查审计时,确需取得境外有关价格信息资料的,可报请总局通过情
报交换取得所需要的价格资料。经批准也可通过我驻外机构调查搜集价格信息资料。

第六章 企业举证和税务机关对举证的核实
第二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转让定价的调整主要基于企业提供的申报资
料,因此,对企业提供的举证材料,应认真进行审核和分析,包括关联企业职能或功
能分析、影响价格、利润的因素分析等。
第二十四条 在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转让定价进行调查审计过程中,企业须对涉
及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的正常性,合理性提出举证材料:
(一)有形财产的购销。主要提供关联企业间交易的商品(产品)其品牌知名度和受
欢迎程度、各关联企业的职能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销售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无形资
产对商品(产品)的影响程度、质量等级、性能,以及定价方式等情况材料;
(二)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主要提供涉及交易的无形财产及其转让条件(包括地
区范围、授权范围等)、独占性及其可能维持的时间、转让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
训等劳务的价值,商标价值的维护成本(包括广告宣传和质量控制成本)、受让人因使
用或转让该财产的预期利润或节省的成本,价格组成和支付方式等情况材料;
(三)提供劳务。主要提供接受关联企业提供的劳务服务是否使企业真正受益、支
付或收取的劳务费用标准是否合理、其中相关直接、间接成本和利润水平是否合理等
情况材料;
(四)融通资金。主要提供涉及融资业务的通常利率水平、融资业务涉及的各项费
用内容的合理性材料等。
第二十五条 调查审计人员对获取的举证材料,应在进行认真的整理汇总、统计
测算和分析核实的基础上,分别填写有关《企业与关联企业交易明细表》、《企业与
关联企业交易分类表》、《企业与关联企业交易汇总表》、《非关联企业交易(境外再
销售)明细表》、《非关联企业交易(境外再销售)分类表》、《非关联企业交易(境外
再销售)汇总表》、《对企业提供的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有关具体资料核实统计表》。
第二十六条 税务机关对企业的举证材料的核实可通过价格查询程序进行查证(见
本规则第五章)。涉及境外的举证材料,在要求企业提供所在地公证机构的证明的同
时,也可通过驻外机构协助查询。

第七章 调整方法的选用
第二十七条 对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
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税收入或应纳税的所得额的,主管税务机
关应根据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类型、性质以及审计的结果,并考虑相关因素,选用
相应的调整方法。
第二十八条 有形财产购销业务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一)按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进行调整(又称可比非受控价
格法)。即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价格,与其与非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
来价格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公平成交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考虑选用的交易与关联企业之间交易具有可比性因素:
1.购销过程的可比性,包括交易的时间与地点、交货条件、交货手续、支付条
件、交易数量、售后服务时间和地点等;
2.购销环节的可比性,包括出厂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出口环节等;
3.购销货物的可比性,包括品名、品牌、规格、型号、性能、结构、外型、包装等;
4.购销环境的可比性,包括社会环境(民族风俗、消费者偏好等),政治环境(政局
稳定程度等),经济环境(财政、税收、外汇政策等)。
(二)按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价格所应取得的利润水平进行调整(又称再销
售价格法)。即对关联企业的买方将从关联企业的卖方购进的商品(产品)再销售给无关
联关系的第三者时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减去关联企业中买方从非关联企业购进类似商
品(产品)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时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和按正常利润水平计算的
利润后的余额,为关联企业中卖方的正常销售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应限于再销售者未对商品(产品)进行实质性增值加工(如改变外
型、性能、结构、更换商标等),仅是简单加工或单纯的购销业务,并且要合理地选择
确定再销售者应取得的利润水平。
(三)按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进行调整(又称成本加成法)。即将关联企业中卖方
的商品(产品)成本加上正常的利润作为公平成交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成本费用的计算必须符合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并且要合
理地选择确定所适用的成本利润率。
(四)其他合理方法。在上述三种调整方法均不能适用时,可采用其他合理的替代
方法进行调整,如可比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净利润法等。经企业申请,主管税务机
关批准,也可采用预约定价方法。
在企业不能提供准确的价格、费用等凭证资料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核定利润率
方法进行调整。采用其他合理方法,关键是要注意其合理性及方法的使用条件。
第二十九条 对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的利息参照正常利率水平进行调整。
调整时要注意企业与关联企业的借贷业务及与非关联企业之间的借贷业务,在融
资的金额、币种、期限)担保、融资人的资信、还款方式、计息方法等方面的可比性。
对债权人向他人借入资金后再转贷给债务人的融资业务,可按债权人实际支付的
利息加所支出的成本或费用和合理的利润,作为正常利息。
第三十条 对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费用参照类似劳务活动的正常收费标准进行调整。
调整时要注意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提供的劳务与非关联企业之间提供的劳务,在
业务性质、技术要求、专业水准、承担责任、付款条件和方式、直接和间接成本等方
面的可比性。
第三十一条 对关联企业间以租赁等形式提供有形财产的使用权而收取或支付的
使用费(租金)的调整。
(一)采用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按与非关联企业之间提供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有形
财产,所收取或支付的正常费用调整。“相同或类似情况”主要指提供使用财产的性
能、规格、型号、结构、类型、折旧方法;提供使用的时间、地点;财产所有人在财
产上的投资支出、维修费用等具有可比性。
(二)提供方向他人承租后转租给使用方收取的使用费(租金),可按提供方实际支
付租赁费或使用费加上提供方所支出的成本或费用和合理利润,作为正常使用费认定。
(三)根据租赁费的构成要素,还可以采用财产的折旧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做为正
常使用费,据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二条 对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无形财产的作价或收取的使用费参照没有关联
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进行调整。
调整时要注意考虑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无形财产及与其非关联企业之间转
让无形财产,在开发投资、转让条件、独占程度、受有关国家法律保护的程度及时
间、给受让者带来的收益、受让者的投资和费用、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可比性。

第八章 说收调整的实施
第三十三条 通过严密审计、调查取证,在准确掌握转让定价事实的基础上,再
经过进一步地测算、论证和比较分析,确定税收调整方法并拟定初步调整方案。
第三十四条 内部审议。
初步调整方案确定后,调查审计人员应写出书面材料。内容包括:转让定价事
实、税收调整的法律依据、调整方法选择的理由、调整结果及有关说明。交由有关科
(室)和审议小组进行审议,统一认识,形成主管税务机关的初步意见。
第三十五条 与企业协商。
主管税务机关可将经审议的调整意见以书面或会谈形式与被调整企业见面,征询
意见,企业如有异议,可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足以说明价格合理的证据
资料。主管税务机关接到资料后,应认真审核,并在不超过30天的时间内作出审议决
定。在与企业协商过程中,参加协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次协商双方均应指定
主谈人,记录员由调查审计人员担任,协商内容记录稿应由双方主谈人签字,若被调
整企业拒签,可由调查审计人员2人以上签认备案。
第三十六条 税收处理及税额调整的报批。
(一)调查审计人员根据审议决定,填写《转让定价税收处理及税额调整呈批表
》,报主管税务机关领导审批。
内容包括:调整内容的审定依据、调整方法的选择以及应调整的应税收入或应纳
税所得额以及税额,同时附上企业基本情况和有关调整依据资料。
(二)主管税务机关领导接到审批表后,应于20日内予以审批。
(三)调查审计人员接到核准的审批表后,应于5日内填制《转让定价应税收入或应
纳税所得额调整通知书》及其附件,书面通知被调整企业,并办理签收手续。
第三十七条 追溯调整。
对企业转让定价的调整一般应仅限于被调查的纳税年度的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
额,其调查调整一般应自纳税年度的下一年度起3年内进行。如调整涉及以前年度所得
的,也可向前追溯调整,但最长不得超过10年。
第三十八条 税款缴纳。
纳税人应在接到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转让定价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通
知书》之后,按规定的期限到所属税收主管征收机关缴清税款。如因特殊原因或困
难,确需延期缴纳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填写《税款延期申请表》,经批准可适当延
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不申请延期或不缴清税款的,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和处
以罚款。
第三十九条 对企业转让定价调整的应纳税所得,企业不作相应帐务调整的,其
关联方取得的超过没有关联关系所应取得的数额部分,视同股息分配,该股息不享受
税法第十九条所规定的免征所得税优惠。其关联方取得的所得如为利息、特许权使用
费等,不得调整已扣缴的预提所得税。

第九章 复议和诉讼
第四十条 企业如对转让定价税收调整有异议,必须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
定缴纳税款和滞纳金,然后可在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上
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同时提供有关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在申请复议期限内,
若不提供资料或提供资料不充分的,税务机关不予复议。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
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企业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
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一条 企业对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
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
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企
业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企业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
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

第十章 案卷整理和归档
第四十二条 为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调查人员在每户企业进行调整后的15日
内,应负责编写案例,并报上一级主管税务机关。案例基本内容应包括: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性质:注册资本、投资总额、各方投资比例、生产
经营范围、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情况等;
(二)基本案情,包括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交易的类型、数量、价格、条件等情
况,转让定价的主要手法等;
(三)调查取证情况,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价格、费用等
资料的审核、查证情况等;
(四)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情况,包括选用调整方法的考虑,调整应纳税
所得额的确定情况。
第四十三条 每年12月31日前,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案例收集汇总,填报《关联
企业转让定价案例汇总表》并报上一级主管税务机关。
第四十四条 价格信息资料的保管。
(一)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收集到的价格信息资料原件按年度分类装订成册。
(二)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录入电脑的价格信息资料数据及时备份保管,以便当电
脑系统受到破坏时恢复原数据库。
第四十五条 企业申报的与转让定价有关的价格和费用标准等资料,调查、取证
的价格信息资料属于秘密级资料,仅限于税务机关负责调查、征收、执行人员,或与
其有关诉讼法院使用,不得向第三者泄露。确需向有关部门提供的,应报经局领导批
准后方能提供。凡泄露对企业调查、取证的资料以及价格信息资料者,应依照税法以
及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对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调整后,调查人员应将有关
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归档,有关信息同时录入“反避税信息软件系统”,各类资
料保存期不少于5年,但诉讼法院案件不受此限。内部需要调阅的,应办理调阅手续。

第十一章 跟踪管理
第四十七条 凡企业与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被税务机关进行税收调整的,主管
税务机关在日常征管中,应对其被调整年度的下一年度起3年内实施税收跟踪监管。主
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投资、经营状况及其变化;
(二)企业纳税申报额的变化情况;
(三)通过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对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四)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变化情况等。
主管税务机关在税收跟踪监管期内,如发现企业税收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十八条 采用预约定价方法。国税发[2004]118号 关于印发《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行)》的通知
为节约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税收审计成本,允许企业提出一个企业与
关联企业间交易转让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主管税务机关论证确认后,据以核算企业
与关联企业间交易的应纳税所得或者确定合理的销售利润率区间。凡采用预约定价方
法的,应由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同时填写《预约定价确认申请表》。主
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应与企业签定预约定价协议,并监督协议的执行。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规程所列各文书和表格均列举在本规程的附件《关联企业间业务
往来税务审计、调查和税收调整工作程序底稿》中。
第五十条 港、澳、台胞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比照本规程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程由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所颁布的管理实施办法与本规程有
抵触的,以本规程为准。

.回到首页 

相关内容:

上述资料仅供学习、研究参考,如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版权所有。